四川新闻网消息(熊强 李永琴)6月9日,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内江中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1年以来内江全市两级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今年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工作情况情况,以及发布了一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内江中院发布了包某某、肖某某等134人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危险驾驶罪案、王某某等人集资诈骗罪案等一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会的召开,展示了内江全市两级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果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工作推进情况,深刻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的手段与危害,凸显了内江全市两级法院依法从严惩处此类犯罪的坚决态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和“全民反诈”的法治环境,营造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的浓厚氛围。”内江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阳说。
如何抓好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打击和治理?内江中院刑二庭庭长刘晓瑜介绍,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过程中,充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方面突出从严打击重点,依法从严惩处涉电信网络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主犯、累犯、惯犯。另一方面,对于参与时间较短、发挥作用较小的从犯、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结合其犯罪事实、情节、地位作用等,依法从宽处罚,分化瓦解犯罪团伙,鼓励罪犯早日回归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防诈小知识:
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哪些类型?
1.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2.利用伪基站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提醒: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3.投资返利诈骗。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血本无归。
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项目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4.保健品购物诈骗。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成本低廉却高价出售。
提醒:经常给家中老人说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例子,让他们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销,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报警。
如何做好电信网络诈骗防范?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防诈骗的重点措施之一。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联络工具丢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亲友,提醒他们加以防范,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要切实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是谨慎使用个人证件,如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二是妥善处置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及时销毁;三是不要在社交媒体随意公开自己及家人隐私信息,不要随便添加好友;四是不点击浏览不知名的网店、链接,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五是不随意接听陌生人的电话。
提醒:犯罪嫌疑人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会进行层层伪装,采取如地域伪装、身份伪装、技术伪装,专业化洗钱等反侦查措施,部分诈骗资金甚至被转移到了境外,给追赃挽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事后弥补的效果始终不如事前预防,所以,大家保护好自己“钱袋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防骗意识,及时下载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采取多种方式防止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