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内江   >  隆昌市
隆昌检察为民传温情,司法救助显担当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11-12 07:45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颖)隆昌市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宗旨,创新工作方法,勇于担当,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不断优化和提升司法救助功能,传递着检察温情与关怀,感受党和国家温暖,有力促进了检察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近三年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8件,其中涉民事案件1件,共发放救助金31.3万元。

一是采取主动救助,勇于担当

群众对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知晓度不高,隆昌市检察院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发现、主动联系、主动了解、主动告知,以“四个主动”切实做细做好司法救助工作,进一步提高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发现率和成案率。结合“宪法宣传日”、“检察开放日”等活动,通过“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和检察宣传周加大对司法救助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各业务部门强化协作配合,司法救助职能部门主动走出去寻找司法救助线索,其他检察职能部门积极主动移送司法救助线索,从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向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救助转变,不断拓展救助范围,敢于担当,努力达成“应救尽救”、“及时救助”的工作目标。今年4月,通过主动摸排线索发现一起亲兄弟因田埂归属发生矛盾引发的故意伤害案,该案犯罪嫌疑人无能力支付数额较大的医疗费给被害人,且该犯罪嫌疑人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有视力残疾,隆昌市检察院办案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依法为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并释法说理,上门开展调解工作,双方系亲兄弟顾及亲情,最终握手言和,冰封已久的亲情得以融化。

二是采取救助+听证,彰显公平

将公开听证机制引入司法救助工作,通过邀请律师、专家学者、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案件5件,增强了司法救助过程、处理程序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合理性,是检务公开、听取民意的有益探索,也是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司法的良好实践。隆昌市检察院在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罪案时发现被害人谢某某因交通事故生活不能处理,丈夫死亡,家中经济困难,谢某某也系建档立卡贫困户,交通肇事者无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为帮助被害人解决困境,隆昌市检察院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被害人所在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计12名听证员参与该司法救助案听证会。承办检察官分别从本案事实、法律规章、救助机制等方面向听证员进行详细介绍,听证员就案件中的关键问题向承办检察官进行了深入提问,围绕申请人的情况是否符合司法救助规定,是否给予救助及救助金额等纷纷发表意见,最终得到一致同意,谢某某获得司法救助金2万元。

三是采取多元救助,传递温情

 隆昌市检察院主动将社会化救助融入到司法救助工作中来,引入民政、教育、慈善、就业等多元化社会救助,把检察机关的“独角戏”提升为多方参与的“一盘棋”。尤其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司法救助案中,聘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社工或心理辅导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精神抚慰,修复由违法犯罪行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为被害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使其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法律温情。如办理的未成年人林某某司法救助案件,该案中被救助对象因遭受性侵害情绪不稳定有抑郁倾向,检察机关在进行司法救助的同时,联系心理咨询机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生活。目前已对司法救助对象开展心理疏导8人次。办理的李某某司法救助案,其母亲希望能够帮助孩子转学,以避免在原学校有案件的影响,为此隆昌市检察院联系隆昌市教体局积极协调,快捷办理了转学安置。

四是采取跟踪救助,增强质效

坚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理念,在做好司法救助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将司法救助纵向延伸,对已办结的司法救助案件,定期开展回访调查,确保救助资金发放落实到位;定期了解救助对象学习生活、心理恢复情况及其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和就业情况等,积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救助资金效果最大化,使救助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保障被救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救助效果的持续。如在办理一起性侵害未成年人案时,受侵害未成年人父亲生病、母亲时常外出、妹妹年幼,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在第一次回访时发现受害未成年人的父亲因病情恶化去世,感化其母亲回归家庭照顾两个孩子,并积极协调村、镇为三人解决了低保待遇。在第二次回访时爱心志愿者筹集了一大袋衣服和慰问品带给受侵害未成年人,并勉励孩子好好学习,还尽力出谋划策,帮助她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