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内江   >  要闻
四川内江:党群连心战疫 共卫甜城家园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9-14 10:42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熊强 钟元良 刘海涛)亮明身份、冲锋在前、奋勇抗疫,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一瓶矿泉水、一碗热汤、一声谢谢,来自群众最朴实的理解和支持,传递着最感人的温暖和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内江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每份努力都弥足珍贵。


热乎乎的爱心早餐

疫情就是命令、为民就是责任,全市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志愿队3500余支,一线下沉党员13.8万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这些情况,广大市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清晨不到6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在市中区朝阳巷的老油条早餐店内,陶萍和李小红师徒已经忙起来了。陶萍是内江市八益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高级面点师。李小红是陶萍的徒弟,自己经营着一家早餐店。从9月9日开始,师徒二人就一同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做早餐、送早餐。陶萍说,“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坚守岗位,很辛苦。我们就想通过送早餐,对他们表示感谢,也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馒头、油果子、油条、豆浆,热乎乎的,很好吃。”防控人员表示,为市民的支持而感动。


小区抱团自主防疫的“联姻人”

内江遇见婚姻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雪莲,从事婚介多年,热心公益事业,是内江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志愿服务经验丰富。她居住的桐梓小区四期,是地处东兴区西林街道的一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平时居民来往少,相互不熟悉。“疫情突发,社区很忙,大家要团结起来,加强自主防疫,不给政府添乱……”她挨家挨户地做动员,牵头组建了一支20人的小区志愿服务队,细化大门值守、楼栋巡查、物资采买派送、政策解疑答惑和协助社区核酸采集等志愿服务事项,一项一项认领到人。新建小区志愿者群,每天发布疫情防控信息,了解居民需求,收集志愿服务情况,分配人员力量。几天下来,小区居民团结防控、共渡难关的意识和能力强了起来,构建起自主防疫安全网。

有召必应的军人本色

“我是一名刚退伍的军人,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心,我请求参与疫情防控工作!”9月1日伍鑫退伍回到市中区史家镇金龟桥村,本轮疫情发生后,他第一个跑到村办公室报到请战。伍鑫发扬军人作风,迅速投入战斗。清晨,他负责配送物资,骑着“小电驴”奔波在村镇之间;上午,他协助全员核酸检测,维护村民排队秩序;下午,他投身动态巡逻,提醒村民防护,劝阻走村串户;晚上,他坚守卡口,当好村民“守夜人”。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渐浓,与时间赛跑、日夜兼程的伍鑫,在疫情防控队伍中格外引人注目。


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你腿脚不方便,居家就是作贡献,何必非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曾德信的再三坚持,资中县鱼溪镇鲶鱼村党支部书记邹能不赞同。2014年,曾德信意外摔断了腿,造成三级残疾,村上对他十分关照,他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想为大家做点事,就让我试试看,不得行就换人。”曾德信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发通知、保秩序、送物资、做劝导,每件事都做得有板有眼。特别是9月10日凌晨的全员核酸检测,曾德信拄着拐杖,打着手电,挨家挨户敲门,他负责通知的29户最先到位。大家都说,曾大哥腿脚不利索,还在为我们忙上忙下的,他负责的事不用多说一句,我们都支持。

老少相宜的“志愿红”

在抗疫一线,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忙忙碌碌的志愿者。内江高新区胜利街道新立村的刘宗凯,76岁,大家都叫他刘大爷,他穿上红马甲,长期驻守在小区门口,测体温、查健康码、验行程卡……绝不让一人蒙混过关。他常说,“我跑不赢年轻人,但把岗守门还是得行。”内江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内铁社区有个秦婆婆,名叫秦先达,69岁,每天早上6点过,她总会准时出现在小区卡口,开展志愿服务。隆昌市石燕桥社区00后大学生袁月,以参与疫情防控、守护家园为荣,每天从早干到黑,从不叫苦说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