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题培训集成电路产业及应用高级研修班六期暨2022内江市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举行。
此次活动,主要聚集了来自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行业的40余名领军人物。会场内,他们相互沟通交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景;会场外,走进车间、厂房,现场感受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脉搏。
承接这样一个“高级别”活动,内江靠什么,底气在哪?
内江区位优势独特,政策机遇叠加,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地理优势来看,内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门户,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称,是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成渝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让内江成为了一方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乘坐高铁,内江到成都、重庆仅需40分钟左右,到天府国际机场仅25分钟左右。以内江为中心,周边有16座大中城市,辐射人口达2亿。特别是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内江成为四川铁路出海通道的必经枢纽,通过铁路可直达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东盟。
从发展机遇来看,中国正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内江是其中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过“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可12天之内直达欧洲,55小时内直达东盟、南亚,“11条铁路+15条高速公路+2座机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快构建。国家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涉及支持内江发展的有38个重大事项。
同时,内江也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享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大政策红利。叠加的政策红利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动力。
从发展基础来看,内江是老工业城市,已形成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绿色能源和电子信息五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是全国第二大页岩气产地、全国第二大钒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色)优秀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从结构调整来看,内江已从老工业基地转变为新兴产业发展沃土,电子信息产业撑起“半边天”
此次活动的核心是电子信息产业,内江的发展情况又如何?
近年来,内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成立电子信息产业链集中攻坚推进组,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单项冠军企业等开展延链补链招商,着力推动内江电子信息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到“十四五”末,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走进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内江市兴展光电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整齐排列,随着机器的规律震动,为读书郎、小米智能家居等知名品牌配套的中尺寸手机盖板、触摸屏及液晶显示模组等生产而成。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月产手机盖板400万片、触摸屏200万片,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致力于把内江工厂打造成为兴展光电集团最大的基地。
在内江各个园区走一走,项目成片、产业成链、企业成串、服务成线,随处可见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活案例。
四川富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洗净、零配件加工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公司,对西南客户端市场中的半导体、TFT和OLED关键生产核心设备部件进行表面清洗和部件设计加工,填补了成渝地区半导体和液晶显示洗净行业的空白。
从2015年开始,前后在内江投资建设三期项目,2021年销售收入10748万元,税收1554万元。
此时,于今年6月30日正式开工的富乐华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项目现正在加快推进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半导体功率模块陶瓷基板自动化生产线,致力于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生产基地,技术全球领先,填补国内高性能氮化硅覆铜陶瓷基板技术和产品的空白。该项目满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预计年纳税达到2亿元。
穿梭在各个企业车间内,高端大气的现代化“智造”气息,让人很难再想起内江曾是远近闻名的老工业基地。
追问历史,内江从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发展也不过12年。2010年,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机壳生产商巨腾国际落户内江,经过多年的发展,巨腾国际相继建设了六期工程。数据统计,2021年巨腾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其机壳产品占全球销售市场10%。
随后,多项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相继落子内江,中显智能新型触控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四川明泰微电子产业园正式投产、长川科技(内江)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封测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开启试生产,深圳英特丽西部(四川)EMS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等纷纷签约落子。
从最初的电脑外壳制造、半导体清洗服务,到如今以液晶显示模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条,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在12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从效应发挥来看,内江不断整合物理空间资源,最大化发挥叠加效应,园区产业承载力不断提升
工业园区是承载产业的平台载体。内江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家级平台,川渝合作荣昌·隆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4个省级平台,规划396平方公里的内江新区建设已起步成势。特别是规划31平方公里的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已打造成为全市高新技术生产型企业集聚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拟建设成为全国百强国家级高新区。
内江高新区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建设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江高新区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正全力建设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中试研发平台,通过“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企业共建”模式,打造根植内江、服务川渝、辐射全国的“中试熟化”共享平台标杆,解决“科技成果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的难题。
内江经开区也不示弱,正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孵化器。这个项目包含了标准厂房、食宿等配套设施,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将于近期陆续建成投用。
地方产业发展,十分忌讳“内卷”。为此,内江始终坚持重点园区实施差异化发展,比如内江经开区专注于“一屏”,而内江高新区则在“一芯”上发力,同时整合各重点园区资源,做强平台支撑和加大政策扶持,通过政策叠加和功能互补,形成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从营商环境来看,优质服务和推动速度使得内江魅力值不断提升
作为本期研修班班长,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渠江称自己为“新内江人”。参加当天的会议,郑渠江感触颇多。
2019年9月26日,明泰微电子在内江高新区开工建设。该企业是内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明星企业”,从第一次见面到落地,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这也创造了内江制造业有史以来签约企业用时最短的记录。
这刷新了企业家对“内江速度”的认知,更为内江优质服务保障点赞。
郑渠江讲述了其中一个小细节:受疫情影响,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内江真切关心,并及时提供了“店小二”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通过多项举措为企业招工,确保园区于今年1月6日顺利开园投产,并实现投产即满产。
如今,经过几年发展,明泰微电子已经从最初的投资1000万元的企业,发展到固定资产增长了近100倍,净资产近70倍;从几十个员工发展到1100多人的一个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内江在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创新做法和“组合拳”——
对落地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要素、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由党政一把手担任重大项目推进负责人,各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压实责任,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效......
通过明泰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内江积极融入成渝万亿电子信息产业,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低端领域向中高端跃升。5年前,内江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只有4户,2021年,这个数字已增至14户。
透过一个个企业的快速落地、发展,分析一组组不断变大的数据,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内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底气和决心,也始终坚信内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有可为。
来源:内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