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永琴)建设内江新区是新一届内江市委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汲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加快推动“产业向南、内自一体”,优化中心城区产城布局的重大举措,是内江市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9月7日,内江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内江新区建设如何快速起步、内江新区产业如何布局等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解读。
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内江新区建设快速起步
内江新区承担着国省规划赋予川南一翼及成渝发展主轴重大改革创新任务先行先试使命,市委将其明确定位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
内江新区在空间上以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为轴,有效串联市中区内自合作园区、东兴区经济开发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以及内江国际物流港,推动各组团按照“一主两辅”原则,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一带四区一港”的空间布局。
据内江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詹财荣介绍,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在前期谋划中,已编制完成《内江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新区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绘就了内江新区的美好蓝图。“下一步,我们将对照新区发展目标,从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为核、项目支撑、改革创新等四个方面推动新区建设加快起步、迅速成势。”詹财荣说。
把强化产业集聚放在内江新区建设的首位
“推进内江新区建设,我们把强化产业集聚放在了首位。”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李鹏说,市级层面,内江将大力发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绿色能源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县域层面,总体思路是按照“一主两辅”布局产业,且在市级产业体系框架下再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细分领域,力争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李鹏介绍,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向南、内自一体”发展方向,初步考虑市中区组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绿色能源和食品医药产业,聚焦锻压数控机床、矿山机械及发动机摇臂、车用弹簧、清洁发电、农副产品精深加工、VD2原料药延伸产品、数字新经济等行业领域;东兴区组团重点发展再制造、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报废汽车拆解再利用、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相关的新材料、柴油机、农业水利机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行业领域;内江经开区组团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汽配产业,聚焦抗癌针剂、中药配方颗粒、新型兽药、电子设备部件制造、信息安全服务、汽车曲轴、车架、车用内饰等行业领域;内江高新区组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现代金融产业,聚焦半导体生产制造及封装测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毫米波雷达零部件、装配式建筑材料、现代金融等行业领域。
规划建设现代产业高效集约发展的内江新区
内江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先保介绍,内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沱江为主轴,以“四区一港”为主体,规划建设现代产业高效集约发展的内江新区。
张先保介绍,内江国际物流港作为“一港”,将按照市委“产业向南、内自一体”发展目标,加快与内自合作园区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科学定位主导产业和起步产业;将全力承接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境外产业转移、产业链协同转移,努力壮大港区产业;以保税物流为重要抓手,发展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推动产业链聚集;发展多式联运,主要通过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构建多式联运三级通道,优化公铁、铁水、公铁水联运格局,配齐多式联运软硬件设施设备,加快形成联合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