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熊强 李永琴)内江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强调要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我们将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开放的工作重点,一批重要开放型平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内江市商务局机关党委书记蔡硕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江对外开放迎来了RCEP协议签署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成绩:一批重要开放型平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
蔡硕介绍,“十三五”以来,内江坚定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形成“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十三五”以来,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7亿元,今年1-11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蔡硕介绍,内江始终将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开放的工作重点,“一批重要开放型平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蔡硕说,一是全力开展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二是持续推进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三是加快建设“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推动班列常态化运行,四是丰富对外交流合作新载体。
蔡硕介绍,目前,内江成功获批全省首批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实施面积132.33平方公里,并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重点领域,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今年1—11月,先行区内签约引进项目91个,投资总额375.06亿元;外资企业达14家,进出口实绩企业达16家;新发展市场主体1742户。”蔡硕说。
蔡硕介绍,按照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三边”原则,内江加快申建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目前,省政府已同意设立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积极向海关总署申报。项目主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蔡硕说,同时与新华集团、通宇物流等14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仓储租用面积达70.6%。
积极推动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设计建设工作,开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班列。就在12月20日,我市又发行一列“蓉欧+”东盟国际班列。“这是内江打通南向通道,促进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重要外向型平台。蔡硕说。
“在丰富对外交流合作新载体方面,川威集团与德国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合作建设足球学校正式签约,新华全球购、德国“三方共赢”城市联盟商品体验店相继营业,食品、轻奢品等1.5万余个进口商品进入内江。”蔡硕说,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德国巴伐利亚州、日本绫部市等12个国外城市和地区发出FFP2口罩4.8万只。
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为开放型经济创造更多、更难得的机遇
蔡硕介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江对外开放迎来了RCEP协议签署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着力在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上寻求更多的突破、取得更多实效,加快建设成渝开放新高地。”蔡硕说。
坚持以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为抓手,稳住外贸基本盘。支持提振外贸发展信心,研究制定培育、扶持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稳外资、稳外贸。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线上广交会、防疫产品国际贸易促进会等,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坚持以自贸先行区建设为引领,构建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强化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开放带动作用,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强与其它先行区横向沟通,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全力创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快内江国际物流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东盟农产品交易(分拨)中心、中欧创新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天府国际货运机场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做大做强“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畅通四川至北部湾、成都至昆明接泛亚铁路大通道内江节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打造南向开放桥头堡。
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开放型经济发展赋能放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持续开展开放发展的工作激励和开放环境的综合评价。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