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张晨 刘钰)和平年代的我们,16岁的年龄,可以有什么?有着书声琅琅,有着美食锦衣,有着父母之爱,有着新中国土地上灿烂的笑容;然而,70年前,虽已解放的祖国,却面临着危急的形势,16岁的少年,有的却是持枪从戎,舍生取义,为着世界和平英勇奋斗……
一个印着“赠给最可爱的人”的老旧瓷缸,一个绣有“抗美援朝”的纪念布包,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和平鸽纪念章,见证了余南国老战士别样的16岁。
![]() |
终生难忘的16岁
1951年,余南国在种完父母分给他的秧田,便响应祖国号召,自愿加入了抗美援朝部队。那一年,他只有16岁。
16岁,他和同村发小一起入伍,随部队出国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甘洒热血。
余南国回忆道,当时还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一个新兵连。在集训一周后,便奔赴到朝鲜战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队伍在齐唱声中过桥跨江,在连续唱了三遍后成功跨桥抵达,从此拉开了他保家卫国的序幕。
“当时真的很苦”,余南国说在零下30多度的环境里连续作战,至今还记得组长在叫完“冲”之后,就在不远处被炮弹炸得满头鲜血……
![]() |
无法忘却的战争时刻
看着“抗美援朝纪念章”,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1951年,为守卫“三八线”,余南国参加了一场连续整整七天的战斗,“当时真的很惨烈,我们班12个人,只活下来了两三个”他回忆到,“当时周围都是炮弹声,和我一起入伍的发小就在那场战役里中弹身亡了。”
战士们内衫上都绣有自己的名字和祖籍,在严寒、疲劳、饥饿和武器装备低劣的极端不利条件下,不怕牺牲、坚持作战。
“我很幸运,在如此激烈的战场上,没有被弹片所伤,有幸地活了下来,但我也常常怀念我那些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为国捐躯的战友。”
![]() |
生与死的考验后,忆苦思甜
1954年从朝鲜回国,余南国转战到了浙江金华,在新的“战场”上继续发扬军人本色,曾担任副班长,还于1954年12月在担任打足手架任务中荣获三等功。
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关怀的余南国十分知足,虽然已是86岁高龄,却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参加抗美援朝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因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思想受到了洗礼,对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珍惜,并且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