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今年以来,威远县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壮大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和内江市构建“5+4+5”产业体系决策部署,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努力再造一个产业威远。形成了以无花果、中药材特色优质产业为主导、以食品药品加工企业为带动、以科技研发应用为强化、以休闲旅游为拓展的产业融合集群。
![]() |
基地建设规划图
抓“大布局”形成支撑链。围绕威远“绝优宝”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着力构建“一核两区四轴九园多点”农业产业布局,即以镇西食品集中发展区为核心动力,以北部山区、南部丘陵为2个产业功能区,发展越溪河和威远河流域、贡威路和内威荣路沿线4条产业轴,创建无花果、中药材等9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共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4个,建成省级培育园区1个、市级2个、县级7个,形成了“东中药材+南无花果+西樱桃+北茶叶+全域生猪”产业格局。
抓“大基地”做优绿色链。以建设成渝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为目标,投资11.87亿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基地30万余亩。无花果基地获得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等重大项目支持,建成国内最大无花果集中连片生产区,有机产品转换认证2182亩,有机种植认证1005亩,森林食品认证5165亩,无花果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早春黄瓜、早子姜、大头菜等蔬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被全省推广;威远佛手种植基地被纳入全省“三个一批”重点建设基地。
抓“大加工”提升价值链。通过引导现有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园区、在园区内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丰富园区加工主体,农产品精深加工对产业价值链提升作用不断凸显,目前园区内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户、家庭农场3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32个,建有“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镇西食品集中发展区,农产品就地加工率达90%。无花果园区引进培育有6户龙头企业,无花果鲜果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占全国70%,位居第一;中药材园区培育有百胜药业、康而好2户省级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1万吨,曲类中药居同行前列;茶叶园区培育有复立茶业、高山云雾2户省级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7500吨。
![]() |
金四方果业加工现场
抓“大品牌”打通供应链。东部以东联镇为核心打造中药材产业,打响“威远生态康养小镇”品牌。南部以向义镇、界牌镇为核心打造无花果产业,擦亮“中国无花果之乡”金字招牌。西部以镇西镇为核心打造樱桃产业,做大“中国樱桃小镇”名声。北部以小河镇为核心打造茶叶产业,做靓“高山云雾”优质茶品。积极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威远黑山羊、威远无花果等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共70个。威远无花果荣获四川省庆丰收金秋消费季“最受消费者喜爱农产品”。
抓“大科技”构建创新链。强化与中国农大、内江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园区科技含量。中药材园区与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中药饮片、曲类中药等已获专利15项。无花果园区成立了无花果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获无花果生产和加工专利22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良种认证1个,引进无花果种质资源83个,培育出四川首个无花果新品种“甜城红”;新型职业农民园区村组覆盖率达80.4%;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8%。
抓“大融合”拓展收益链。致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标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业新业态健康发展。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企业与淘宝、京东,专合社、家庭农场与益农信息社等开展合作,实现线上销售额3.21亿元。按照“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思路,建成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个、国家级AAAA级景区1个,举办无花果采摘节六届,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让当地餐饮业和群众吃上了“无花果饭”。全县园区总产值约15.72亿元,带动农民6万余人增收2214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