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张利红)为了进一步帮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生活,7月20日,内江市委市政府印发《内江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文件下发后,各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筹安排、协调推动,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各项帮扶措施和帮扶政策落地落实。
早谋划、早部署
及时传达安排,各牵头单位、各县(市、区)通过召开党组(党委)会、“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调度会等形式,研究部署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并结合实际,明确牵头领导和牵头部门,把准实情、科学决策。
及时制定方案,迅速制发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任务清单、工作清单和时限清单,把做好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作为抓“六保”促“六稳”的重要内容。
及时组建队伍,各单位及时针对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不同的帮扶需求,成立了由“两代表一委员”、311帮扶干部、第一书记等人员共同组成的帮扶服务队,对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立即就地解决,对情况复杂的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对反映集中的共性难点问题,移交有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
稳就业、保民生
内江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省市区党代表共1850余人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帮助收集、反映、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市、县共下拨233万元党费用于支持防汛救灾、慰问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生产生活面临一些突出困难的党员和群众。
内江市人社局积极建设“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内江分院”,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工院校开拓网上培训平台,开发新冠肺炎防控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建立人社服务“容缺”办理机制,梳理就业创业补贴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千方百计扩大知晓率,累计发布线上招聘岗位84918个,涉及4264家企业。
内江市民政局实施“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专项行动,对全市现有孤儿进行逐一摸排,掌握医疗救治、生活困难等需求,针对性实施孤残儿童“明天计划”,全力保障了孤残儿童基本生活。
内江市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深入一线去摸排了解收集,将代表反映的21个事项及建议转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
资中县扎实开展“三进三帮”活动,积极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等解决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为支撑,构建渠道多、覆盖广的就业和用工服务保障平台。
内江市东兴区委注重创新载体,建立“三共、三进、三助力”机制,组建城市社区服务队131支,与社区困难家庭结对帮扶91对,参与疫情防控社区宣传、小区值守、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工作,着力建强基层堡垒、建设活力社区。
助复产、促发展
内江市政协组织全市政协系统开展“三进三访三促进”活动,走访困难企业1005户,为企业协调资金2500余万元,向党委政府提交调研报告18篇、提案18件。
内江高新区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积极动员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组织线上线下金融对接活动5场次、专题讲座1次,宣传金融政策,积极协调银行为企业贷款,帮助创业企业引来“金融活水”。
内江市东兴区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组织18户企业参加全市“工业挑大梁”工作会暨“工业企业大讲堂”专题培训,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
内江经开区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渡难关十条措施》,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5次,专题研究和协调银行支持企业融资20余次,覆盖定向产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减轻负担等四大方面,帮扶小微企业发展。
隆昌市建立帮扶专班,以“一企一专班”的方式,常态化、常规化地解决企业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达产等问题。引导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培育新入规企业22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
威远县引导帮扶干部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落实各级关于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补助资金,累计帮助43户次企业成功申报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资中县印发《资中县第三产业2020年提质增效工作措施和计划清单》,以实施“六大重点工程”、推动“5+4”重点产业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高端化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江市经信局举办2020年第二期“甜城双创故事汇”暨“创客中国”活动专题培训会,激发了广大中小微企业家的“双创”活力。组织全市1000名帮扶干部已成功对接1000户工业企业,收集企业发展涉及的资金、人工、市场等各类问题813项,已协调解决349项。特别是在防汛救灾期间,工业企业服务队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原则,加大对靠山临水、地势低洼处企业的排查力度,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