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内江   >  资中县

红色矩阵聚合力 资中县双龙镇微党校的基层党建创新实践

2025年07月19日 11:19: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真没想到,在村里的微党校就能学到这么实用的蘑菇种植技术,以前总觉得党员学习离咱们的农活远,现在才明白,学政策、学技术都是为了把日子过红火!”40岁的党员曾明鑫在“船城微党校”县城综合经济片区(双龙教学点)的蘑菇技术培训结束后,望着大棚里饱满的菌棒,难掩心中的激动。

把学堂建在“家门口”,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

坐落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双龙镇檬茨村的“船城微党校”教学点,正悄然改变着片区内党员的学习方式,让党员教育真正走进田间地头、融入日常生活。走进这间100平方米的微党校,墙上“政策理论到一线,党性教育强信念”的标语格外醒目,高清投影仪正播放着党员教育短片。这里不仅是党员学习的固定阵地,更是村民们时常串门的“红色学堂”。

微党校选址村中心,旨在让党员“抬脚就能到,学习不耽误”。为让课程接地气,微党校专门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既有省、市、县级党员教育教师,也有片区内的党员领导干部,还有镇里的致富能手和老党员。“以前总以为党校老师都是西装革履讲大道理,没想到他们能蹲在田埂上教我们疏花疏果,在家门口就能学真本事,太方便了!”双龙镇铧头场村二支部党员周长军竖着大拇指说,每次微党校开课,他都第一个到场。

让课堂走出“围墙内”,激活学习新场景

微党校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用“固定课堂+云上党课+流动送学”的组合拳,让党员教育跳出了空间的局限。

固定课堂里,党员们围坐在一起学党章、悟思想,投影屏上播放着红色纪录片,时不时有人举手提问,讨论声此起彼伏;走出教室,学习场所便多元化起来,在果园里,在稻虾共养基地,党员们跟着技术专家不仅学到了“怎么种、怎么养”,还能掌握“怎么卖、怎么赚”,一起探索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对于在外务工的党员,通过“云上党课”直播把手机屏幕变成流动课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给予“送学上门”,确保每个党员都不掉队。这种“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的多元场景,让党员学习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温度。

按需求配齐“课程菜”,丰富教学内容库

微党校的课程表,就像一份精心搭配的“四季菜单”,春学理论、夏学政策、秋学技术、冬学文化,每一季都有新花样。这背后,是微党校工作人员们走遍镇内30个村民小组,在灶台边、田埂上收集来的“需求清单”。

“我们的课,既要讲明白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也要教会大家种果树、搞养殖的真技术,更要把村里的老故事、老手艺传下去。”微党校副校长拿起一份课程表介绍,春天的“理论筑基课”里,既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老支书讲村史;夏天的“政策解读课”上,既有防汛抗旱的政策要求,也有合作社运营的法律知识;秋天的“技能提升课”,请来农技专家手把手教秋收技巧;冬天的“文化传承课”,则邀请民间艺人教唱山歌、传授竹编技艺。课程内容就像田里的时令菜,新鲜又对味,党员们都说:“这样的课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

如今,微党校已成为双龙镇党建的重要支点。以此为纽带,双龙镇串联起20所党群服务中心、18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所职业技术院校及文化活动广场等阵地,将其转化为党员教育的多元支点。依托这些场所,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技能实训、文化传承等活动,让党员教育跳出单一空间,融入镇域各个角落,以阵地联动让党员学习更接地气、更富实效,持续为党员成长赋能。

从课堂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微党校用鲜活的形式、实用的内容,让党员教育真正扎根乡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在这里汲取力量、成长进步,一幅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动铺展。(图文来源:资中县双龙镇 钟德权)

编辑:刘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