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举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4-12-04 10: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李永琴

12月3日,内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内江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发布会现场(图据内江市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从会上获悉,党的二十大以来,内江市立足城市新区老区发展不平衡、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不足的实际,明确提出把城市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推进城市更新上来,探索推动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工程,趟出了一条具有内江特色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改造新路子。

聚焦群众需求

把“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变为“职责清单”“办事清单”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内江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建立社会公众全过程参与机制,有力推动了城市更新与居民需求有机融合。改造前“问需于民”。通过问题“码”上扫、召开院坝会、发放征求意见单等方式畅通居民意见反馈渠道,把群众的“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变为工作的“职责清单”、“办事清单”。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生活幸福,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公众参与、了解并协商各方需求,才能践行‘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内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焰介绍,截至目前,共召开“院坝会”162次、发放征求意见单19225张、张贴公告430个,收集居民意见1457条,需求融入改造943条。

以市中区新华路西二巷为例,新华路西二巷是内江典型的老旧小区。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发现,停车难、消防通道堵塞是居民的“痛点”。根据三轮摸排,该小区有百余辆车需要停放。于是,社区采取自建自管的形式,利用狭长的边角地,建成停车场2100平方米、设停车位77个,每年增收20万元。

李焰进一步介绍,针对改造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诉求,制定《内江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工作手册》,优化变更手续,一地一策完善改造方案,及时更新完善改造内容和改造措施。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建言献策,推选居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并及时对外公示接受监督,让群众“当家做主”,真正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内江市老城区最突出的问题是房屋破旧、基础设施陈旧和适老化设施缺位。抓住这些问题集中力量加以整治,就能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李焰指出,一方面,内江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实施城市供排水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整治老城区的突出问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内江对老旧小区建筑屋面、外墙、楼梯、消防设施、院坝等公共部位实施维修更新,强力整治城市“蜘蛛网”等问题,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和环境。截至目前,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43个、完工258个。同时,实施城市桥梁和主次干道建设,建成跨江大桥2座,新建城市道路19条,新增停车场42个、停车位4905个。

在城市供排水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上,内江第三水厂配套引水管道、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邓家坝再生水厂等项目加快推进,内江成功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沱江左岸老沱桥至小青龙河、丁家坝等沱江防洪堤加快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实施市政管网改造,推进老旧燃气、老旧供排水管网维护持续更新,整治燃气安全隐患,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452.66公里、老旧供水管道148.87公里。

“面子”“里子”双提升

推动城市更新同文脉传承、环境保护相融合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内江推行以“小规模、低影响、渐进式、适应性”为特征的更新方式,推动城市更新同文脉传承、环境保护等相融合,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内江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和城市肌理延续,深入挖掘大千文化、书画文化、“甜”文化、工业文化、工商文化等文化资源,包装策划河坝街文化街区、新中国成渝铁路建设纪念园等项目,保护历史建筑、历史街区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内江在开展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实施内江城区“百里绿道”建设三年推进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累计建成口袋公园10个、绿道265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并成功入选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