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资中看发展丨四川资中“一体化”推进校共体建设 实现47所公办学校全覆盖

2024-11-15 12: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李永琴 摄影报道

今年2月,资中县正式启动城乡学校共同体(以下简称“校共体”)建设,以3所省级示范高中、5所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作为总校,采取1所总校带动若干分校的“1+N”模式,组建“5+3”共8个校共体,实现县域内47所公办学校全覆盖。

校共体推行近9个月,进展如何?校共体内部如何统一管理?11月13日,四川新闻网走进资中县,实地探访当地在推进校共体建设方面的生动实践。

重建机制——

“一体化”覆盖县域内47所公办学校

资中县是川中丘区极具代表性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一共有22个镇,辖区内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含教学点)256所、学生98560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和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加大,乡镇学校、村小面临着学生减少,教学质量不高的尴尬处境,而城区学校则出现了教师紧张的问题。

2023年,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资中县通过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受到医共体的启发,资中县于今年2月启动了城乡融合2.0版本——启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改革。根据“以城带乡、义教均衡、区域相近、高中引领”的原则和“1+N”模式,组建“5+3”共8个校共体,实现县域内47所公办学校全覆盖。

▲2024年2月28日,资中县苌弘义务教育校共体、资中县实验义务教育校共体等5个校共体正式揭牌。

其中,“5”即组建 5个义务教育校共体,分别是水南义务教育校共体、重龙义务教育校共体、苌弘义务教育校共体、实验义务教育校共体、球溪义务教育校共体;“3”即组建3个由省级示范高中辐射带动县域内规模初中的校共体,分别是资中二中校共体、球溪中学校共体、资中一中校共体。

8个校共体实行党组织、编制、人员、财务、安全、教育教学“六统一”运行管理模式,实现总校、分校统一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彻底打通强弱校际间的壁垒,城乡教育步入“一体化”时代。

资源共享——

联合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今年2月28日,资中县苌弘小学校门口挂上了“资中县苌弘义务教育校共体总校”的牌匾,校共体内还有公民镇中心学校、双河镇中心学校、新桥镇兴隆街中心学校等6所资威路沿线的学校。

11月13日,在苌弘小学操场上,何美霖正在和学生们参加活动课。她原本是资中县新桥镇兴隆街中心学校的语文教师,成立校共体后,她从分校来到了总校轮岗。“总校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学习到了优秀教师的上课模式及教学思路,收获非常大。”何美霖说,校共体的建设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她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4年11月13日,在苌弘小学,何美霖和学生们在操场上参加活动课。

与何美霖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来自资中县水南镇板栗桠学校的语文教师杨文群,“校共体揭牌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总校和分校之间的互动变多了。”杨文群说,通过互动,教师在里面获得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川新闻网了解到,校共体揭牌以来,苌弘义务教育校共体在教育教学统一管理上精准发力,先后开展联合教研、教学大赛、走访交流等活动30余次,实现校共体内资源共享最大化,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实现学生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资中县苌弘义务教育校共体党委书记申洁介绍,下一步,校共体将继续以团队形式打磨精品教研课,起到辐射、示范、带动的作用,促进双方同发展、共提升。同时,通过健全内部考核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实行考核捆绑管理模式,提高校共体改革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