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月24日元宵节当晚,隆昌市胡家镇付家桥街道上人头攒动,非遗民俗表演“打铁花”吸引十里八乡群众欢聚一起,近距离感受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浪漫。
![]() |
在付家桥大桥路口,待煤炭炉子烧旺,非遗传承人黎祖良将生铁置入专门的器具放到火炉中熔化成铁水,在风箱的鼓吹下,化铁炉火光冲天。铁水温度达到1600度以上时,一勺勺滚烫的铁水被挥洒在空中,参与互动的打花人用木板对准铁水奋力打向空中,万千金色瞬时填满夜空,耀眼的铁花在空中绽放,转瞬之间如瀑布般从夜空中倾泻而下,绚烂夺目。现场叫好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现场观看非常震撼。太精彩了,意犹未尽。”回隆昌探亲的林燕告诉记者,听说付家桥有“打铁花”表演,专程和家人驾车前来一饱眼福,还参加了篝火晚会。“你看,刚刚拍的视频我都剪好了,一会儿就发朋友圈,让没来的亲朋好友也能感受这份热闹与欢喜。”林燕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剪辑好的视频。
![]() |
“今年付家桥打铁花的人气比去年更胜一筹,估计有1万余人前来观看。付家桥打铁花打出了名气。”胡家镇文化中心主任梁刚介绍,“打铁花”是隆昌市胡家镇的传统优秀民俗文化,在清末就广为流传,于2023年列入内江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铁花,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鼎盛于明清。最初,人们通过打铁花接福纳福,祈祷风调雨顺、平安顺遂。后因“花”与“发”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打铁花象征着事业兴旺发达。
“火树银花幻莫测,凌虚掷地纷骊珠。”漂亮的铁花是如何“历练”而成的呢?
![]() |
黎氏家族第三代传承人黎祖良,从小就随父亲走乡串户补锅,尤其是在传统铁花制作、表演技艺上得到深传。黎祖良介绍,打铁花前要准备一些材料:从废品收购站淘回来的富含杂质的铁锅,一口改造的炉子以及自制的泥罐、泥勺,还有烧制铁水的炭,方便夹取泥勺的火钳、打铁水的木板等。铁锅的选择和铁水烧制的程度,决定能否“起花”和铁花呈现的效果。
“当铁化成水后,把浮在铁水上的杂质去掉,再放入一枚铜钱继续烧。等到铁水逐渐变得像水一样清澈,就可以打铁花了。”黎祖良凭借多年经验,能准确判断烧制铁水的火候和时间。
“胡家打铁花已成为隆昌非遗民俗文化传承的亮点。”隆昌市文化馆馆长陈刚表示,今后,将积极争取省级打铁花竞赛地落户隆昌,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打铁花民俗大赛,同时继续收集整理打铁花相关文字、摄影、视频资料,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图文/林巧 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