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永琴 摄影报道)12月29日,内江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担当实干,奋力推动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内江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现场
2023年以来,内江坚定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六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住了经济大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江实现良好开局。
3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全部开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首个东南亚产业合作园区落户内江;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获评2023年中国投资热点城市;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总结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成绩单”的背后,蕴藏着内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2024年内江经济工作怎么干?会上,内江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六项重点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量的较快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奋力推进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
具体而言,将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坚持以项目投资为支撑,接续发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积极“走上去”对接汇报,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大盘子、更多政策资金往内江倾斜。大力实施项目投资提速攻坚行动,坚持每月召开项目投资化解困难问题会商会,每季度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落实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等机制,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发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内荣农高区、内自同城化发展等跨区域合作功能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川渝通办服务事项,主动融入川渝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优势产业协同壮大,积极抢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具有川渝特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要坚持以做大工业为主导,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集中力量做大做优工业经济,充分发挥工业“接一连三”作用,加快建设服务国省全局、体现内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聚焦页岩气+、钒钛+、甜味+、装备+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实现高速增长。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设“天府粮仓”内江集中发展区,聚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着力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刺激传统消费活力,挖掘新型消费潜力,争创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要坚持以做强物流为抓手,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抢抓支持物流发展利好政策,乘势发力打造区域物流枢纽、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着力畅通道,加快完善路网通道体系,积极融入国际通道,对接融入泛亚铁路城市联盟和东盟贸易大市场。发力建平台,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早日获批,同步推进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东盟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聚力强企业,开展物流领域专题招商行动,积极对接优质大型物流企业,同步引入国际贸易、电商快递、报关服务等领域企业,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创A评级。
四要坚持以美乡优城为突破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做好明年19个目标镇(街道)、275个村(社区)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明年中心城区84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统筹推进县城城市更新,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市、区)和制造业先进县(市、区),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引导人、地、钱各类要素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五要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拓展发展新空间。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创新,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全员全域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每月带头外出招商,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服务提质增效、要素成本减负等11项行动,推动“涉企事项园能办”,持续推动生产要素降本增效,强化用电用水要素保障,积极推广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着力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优良营商环境。积极融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六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整治,抓好安全生产。持续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抓好生态保护。办好“30件民生实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抓好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持续加强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抓好平安内江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