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熊强)12月24日, 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第六次学术大会暨康复治疗培训班开幕,大会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
四川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施森,协会首席专家顾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主任何成奇,协会会长刘沙鑫通过云端向大会致辞。来自国际国内知名康复专家就康复最新前沿技术及理念作分享,全国近4000余名康复治疗师通过网络参会。
会上,表彰了10名2021-2022年度四川省优秀康复治疗师,评选出了8篇年度优秀论文。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就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建设基地与宜宾第一人民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并成功举行云签约。
施森在致辞时表示, 近年来,四川省康复事业不断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专业技术队伍迅速增长,康复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中心、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专科医院为重点、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了以部省级医院为龙头,市、县级医院为成员的医联体,有力促进康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截至10月,全省325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康复早期介入,208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居家康复服务;30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人员团队合作机制,康复医疗服务不仅面向疾病恢复期治疗,同时也向早期临床康复治疗及多学科合作领域延伸。目前,全省共有康复医院45家;设置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机构1705家;设置康复医学科的县级公立医院291家,占比61.9%;康复医学科床位超过2万张;共有4164名康复科医师、5490名康复治疗师、3798名康复科护士,进一步保障了全省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施森表示,当前,四川省康复医疗专业队伍仍有较大空缺,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仅为4.97人、康复治疗师仅为6.56人,距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立足全省康复医疗人才缺口,一要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医师、治疗师、护士供给;二要持续优化康复医疗资源配置,持续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分层级、分阶段、融合发展的服务格局;三要强化康复产业建设,通过“互联网+康复”等方式推动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提质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最后,施森表示,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是全国首家以康复治疗师为主体的省级行业协会,有着全省最优质的康复治疗师团队和康复专家顾问团队。成立5年来,在协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协会明确方向,求实创新,同心协力,极大促进了四川省康复治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希望省康复治疗师协会继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团体带头作用,促进全省康复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何成奇在致辞时表示,康复治疗师第一应该规范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是每一个治疗师的立身之本、立业之本、发展之本。如果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不规范将会对康复治疗师的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四川康复治疗师们应该在全国作出示范,在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化上进行积极探索。第二,康复治疗师还应该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明天和未来。因此,四川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应该瞄准国际前沿进行创新,基于临床重大需求进行创新,在做好基础研究上去创新。
主题论坛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何成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贾杰、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张波等进行了主题演讲。